Menu

 

真支持 扎实干 变化明显

作者:禹州市交通运输局 发布时间:2016-12-15
      禹州市公路通车里程249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公里、省道201公里、县道289公里,城市道路总长15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70公里,乡镇和行政村公路通达率100%。公路建设发展的同时,道路客运行业持续增长,2015年,全年运营总里程达到1841万公里,同比增长11.1%;全年客运量2330万人,同比增长10.6%。四通八达的道路客运,为禹州市的工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禹州市被省交通运输厅确定为第二批十七个“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试点县(市)”之一后,作为试点市,禹州市按照上级要求和部署,科学组织,积极推进,加快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步伐,确保了各项建设目标的快速推进和完成。

      一、工作落实,政策保障

      为保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禹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文件,成立了以政府市长为组长的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政策保障,从组织领导层面强化对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保障了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建设顺利推进。

      2016年,禹州市政府将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建设项目被列为政府12项重点工程;成立了“禹州市公共交通管理处”,统一管理城市公交、农村客运、出租车客运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立了“禹州市公共交通成本规制办公室”,保障公共交通健康稳定发展;投入78余万元,对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建设项目进行专业咨询服务;按照“一市一网一公司”的目标和要求下,6月份,禹州市政府与万里运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注册成立了“禹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对全市城市公交和城乡客运进行公司化改造。

      二、公交发展,精心布局

      按照“一市一网一公司”的建设目标,禹州市对全市公共交通精心布局。2015年开始,政府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对全市的交通布局、城乡公共交通线路网络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进行规划设计。

      在城区按照“三纵三横”的布局,规划11条公交干线、11条公交支线、13条公交普线的公交网络;设置枢纽站7个、首末站14个、停保场3个、改建460个智能化公交站亭等场站设施,3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达78.9%,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达90.1%。

      在4个入市口建设零距离换乘枢纽站,设置城乡客运和城市公交待发区,利用城乡公交线路,与中心城区客运站衔接换乘城市公交,实现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无缝对接,零距离换乘。

      按新规划线路网络和国家对城市公交车辆的要求,在城区全部投放新能源公交车运营,全面提升城乡公共交通水平,落实政府惠民政策,办理乘车“一卡通”,实行老年人、伤残军人、学生等特殊群体免费、优惠乘车。2015年,禹州市出行总人次达到7766万人次,客运量达到2330万人次,占总出行分担率的30%。

        

      三、农村客运,百姓满意

      禹州市现有乡镇22个,657个行政村,原有农村客运班线29条,客运车辆336台。依据相关规划,改造农村客运站24个,招呼站120个,以4个入市口零距离换乘中心为枢纽,增加、合并、延伸城乡客运线路27条,城乡公交一体化线网总体上形成“环形+放射”的布局。

      中心城区5km扩展区的乡镇,通过城区公交线路的延伸开通直达公交。外围重点乡镇则设置直达公交与中心城区联系。结合禹州旅游资源布局,在神垕、鸠山、无梁等旅游区开通旅游专线。

      针对西部偏远山区、旅游区开通了预约班次、赶集班次和旅游班次,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城乡客运班线已通达22个乡镇,延伸到657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

      禹州市积极探索新型道路客运发展模式,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建设农村客运站、招呼站、停车站牌等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农村客运站功能,以满足城乡居民的出行乘车需要。

      四、规范管理,良性发展

      对客运驾驶员规范化管理。禹州市现有从事农村客运驾驶员336名,按要求全部取得从业资格证;建立信誉档案,逐人建档,实行考核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继续再教育工作;取消多次违规驾驶员的从业资格。

      农村客运车辆规范化管理。禹州市对从事城乡道路客运的车辆实行统一化管理,明确城乡道路客运线路和车辆准入标准,必须做到“五定五统一”。目前,禹州市所有城乡道路客运车辆已全部实现统一车型、统一车辆标识和统一服务标准。

      客运公司规范化管理。公交客运公司是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建设的主体。为此,禹州市以客运公司规范化管理为抓手,通过客运企业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和规范。同时,通过质量信誉考核、安全标准化建设等措施,帮助客运公司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公司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新成立的禹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对全市原有的3家城市公交公司,24条公交线路,224台营运车辆及6家城乡客运公司,29条客运线路,336台营运车辆进行了彻底的公司化改造,推行规模化、公司化经营,规范化、员工化管理,使城乡公交和城乡客运公司化经营比例达到100%。

      五、安全管理,消除隐患

      客运卫星定位系统建设。按照“两客一危”GPS卫星定位系统建设要求,禹州市建设了规范的GPS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平台,全市所有客运车辆已全部安装合格的GPS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达到100%,并与许昌市管理部门实现联网,实施24小时监控。同时,建立和完善了各类规章制度,对违反GPS卫星定位系统的车辆进行严厉处罚。

      车辆准入管理。禹州市对客运车辆的准入管理严格按照规定,不符合类型登记和技术等级的车辆一律不得进行审批和许可。现没有一起违规审批和许可行为发生。同时,禹州市加强对非营运客车的治理,重点打击非法营运三轮车,加大对客运市场的管控力度,确保广大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客运站安全管理。禹州市现有二级汽车客运站2个,三级汽车客运站5个,严格按照汽车客运站安全管理规范加强对汽车客运站的管理。借助于安全标准化建设、平安汽车站建设等活动,各个汽车客运站均严格落实“三不进站、六不出站”制度,各项安全措施到位,各项安全管理职责明确,管理规范到位。

      客运市场监督检查管理。禹州市加强对客运市场的监督检查,一方面积极配合开展道路交通百日安全大排查和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加强对道路客运市场的市场监督检查,2015年,查处各类违规经营行为47起,对36辆客车及19名违规驾驶员进行了处理;查处非法营运三轮230多辆。

     

      六、加强服务,提升形象

      客运企业服务提升。一方面提升客运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对广大司乘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和教育,司乘人员自觉学习和搞好服务的意识明显提升,形成了和谐、文明、共荣、公利的规范化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各类服务标准和制度。

      服务质量提升。借助于质量信誉考核工作,禹州市全面提升客运服务质量,加强了对服务质量和水平的管理力度,运用安全例会、驾驶员再教育、市场稽查、驻站管理等措施,多方面对服务标准的落实进行宣传、教育和检查,真正有效提升了禹州市公交客运行业的整体形象和水平。通过对公交客运服务质量信誉的考核,公交客运服务优良,乘客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七、通过试点,出现四大变化

       一是政府重视,程度空前。工作力度大,市长挂帅,把城乡客运工作变成了政府行为,并列入政府十二项重点工程之一。这样政府主导,部门参与,齐抓共管,成效显著。

      二是强力推行公司化改造。禹州市政府按照“一市一网一公司”的目标要求和“谁经营、谁改造”的原则,和社会资本合作,成立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明确经营主体,对全市现有的城市公交和城乡客运进行公司化改造,达到产权清晰,考核具体,整体整合了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真正实现一体化经营、模块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具有独创性,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打破城乡客运二元结构,整合城乡客运资源,形成“一市一网一公司”的城乡公共客运一体化发展模式。对于城乡公交,优化城乡公交线路,增加旅游线路;对于城市公交,合理规划及调整城市公交线路,确定及预留公共交通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对于城乡公交与城市公交衔接,合理规划线路网络,使二者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

      四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建立规范的公共交通成本规制评价制度和政策性亏损评估制度,每年对公共交通的运营成本进行核算,核定合理的运营成本,从而实现公共交通健康稳定发展。

      禹州市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试点工作的开展,带动了许昌市整体的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以试点带动、经验交流、政策引导等方式,促进其他县市的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发展,并逐步形成市与县、县与县、县与乡、乡与乡、乡与村的五级城乡道路客运网络化的建设,实现道路客运发展更加协调、管理更加规范、衔接更加顺畅、政策保证更到位,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形成许昌市资源共享、政策协调、衔接有序、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格局。

      (原文刊载于《河南道路运输》2016年第九期P19-21“城乡客运")

Copyright @ 2025 Wanli Transport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7026342号-3

豫公网安备 41102302000160号

地址:河南省许昌市莲城大道与百花北路交叉口万里大厦20层